服务热线
○在安徽省肿瘤医院,一名白血病患儿通过 HDS 检测进行个体化用药治疗
○在安徽省精准用药工程实验室,研究人员在仪器前认真做检测
○一名白血病患儿的 HDS 精准用药检测报告
○专家技术团队
在与癌症斗争时,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往往会面临着 " 性命攸关 " 的选择时刻:中晚期耐药复发后,是该姑息还是继续治疗?面对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肿瘤治疗用药方案,到底哪一种才是对患者最有效的?
" 肿瘤精准治疗 " 是一个困扰医学界和科学界的难题。
在合肥,有一支中科院科学岛精准医疗团队,专门从事肿瘤精准用药技术研究。2019 年 10 月份,科学岛曾在媒体开放日对外宣布:由中科院刘青松团队研发的新型肿瘤临床精准用药技术(HDS)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一技术在临床应用上如今已经取得进展——
最新数据显示: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有 39 名复发难治型白血病患儿通过 HDS 检测进行了个体化用药治疗,其中 60% 以上患者得到了有效缓解,从而争取到干细胞移植的机会,有 20 多名患儿通过后期移植达到了长期生存状态。
不久前,该技术的应用再获进展,与重庆一家研究型医院 " 牵手 ",启动世界首个肝癌精准用药技术的前瞻性随机单盲临床研究,该研究计划纳入 150 例肝癌患者,以验证该技术的优效性和安全性,为肝癌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治疗方向。
【探访】
面对几十种治疗方案,医生和患者该如何选?
记者走进医院,探访 " 精准用药技术 " 的临床应用
科学岛这一备受关注的肿瘤精准用药检测新技术,如今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走进安徽省肿瘤医院独家探访。
期盼:正在尝试新检测技术的患者
穿过安徽省肿瘤医院儿童血液科病房的长廊,在拐角处的病房,记者看到了今年三岁的天天(化名)。她戴着口罩,躺在病床上接受护士的检查。从一岁八个月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后,这类检查成为她的生活日常。
从刚得知女儿患有白血病的晴天霹雳,到带着女儿四处求医,这一年多,天天的父母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尤其是在化疗后不久,孩子的病情又复发了,给了这个家庭再一次重击。尽快找到适合天天的治疗方案,成为他们求医路上的迫切期望。
接受化疗后半年内再次复发的儿童白血病,这在医学上属于复发难治型。
针对天天的病情,在入院后,医生建议天天的父母尝试了一种全新的用药检测技术。
很快,检测报告出来了。数据显示,天天之前采用的治疗方案在体外对癌细胞的敏感度只有 20%,而有一种新的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度达到 80%。
" 现在孩子还在治疗过程中,新方案的治疗效果如何我们也不好说。但从白细胞(指数)下降和孩子的状态来看,目前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 天天妈妈说。
现实:
医生和患者面临的" 性命攸关 " 选择
中国科大附一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儿童血液科刘洪军主任医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血液病和肿瘤。多年丰富的从业经历,让他对白血病治疗方案的选择 " 慎之又慎 "。因为他知道,每一次选择,对于患者来说都是 " 性命攸关 " 的事。
刘洪军说,虽然与几十年前相比,如今儿童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症,初诊诱导化疗缓解率能达到 80%~90%。然而,复发难治型儿童白血病再次诱导化疗的缓解率低,缺乏成熟的临床参考方案和循证医学证据,目前仍然是临床治疗的难题。
" 每个患者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种治疗方案是否有效果,最终需要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刘洪军举例说,有的患者在治疗前经临床判断属于 " 好治 " 类型,可在用药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病情很难缓解,或者缓解后时间不长就复发了。
刘洪军坦言,面对这些复发或难治的患者时,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往往是很困难的。
" 患者已经尝试了许多治疗方案,再用药的话,会不会把好的细胞打下来,但肿瘤细胞打不掉?患者身体还能不能吃得消?" 刘洪军说,这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一次 " 性命攸关 " 的选择。
尝试:
39 名患者选择 "HDS"整体缓解率 60%
这样艰难的选择,天天的父母也曾面临过。
最终他们愿意尝试的全新用药检测方法叫作 "HDS",医生通俗地解释,这种检测方式可以从众多治疗方案中,优选出适合天天病情的用药方案。
"HDS" 是基于癌症患者自体原代癌症细胞的高通量体外药敏技术的简写,这是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团队研发的新型肿瘤临床精准用药检测技术。
记者了解到,自 2017 年起,安徽省肿瘤医院尝试使用这一全新的检测方法,以提高针对复发难治型癌症患者的诊治能力。
这一检测方式的临床效果如何呢?有一组数据:截至 2019 年 12 月,该院共接诊 48 例复发难治型儿童白血病,其中有 39 例进行 HDS 指导个体化用药,整体缓解率 60% 左右,其中近 20 名患者后期通过干细胞移植达到了长期生存的状态。
" 而以往的经验治疗有效率仅 20%~30%,很多复发以后再诱导化疗失败的患者,往往只能放弃治疗,HDS 技术给这部分患者提供了非常大的希望。" 刘洪军说。
受益:
" 真的没想到,我还能有好起来的机会 "
谈到 HDS 精准用药检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刘洪军不由得提到了在两三个月前刚出院的一名 13 岁女孩。
这名患者前后接受了五六次化疗,但病情仍未缓解。她的妈妈泪流满面地表示就算是卖房子也要继续治下去。后来,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患者抽取骨髓进行了 HDS 检测,医生根据检测结果采用了中度敏感的 HA 方案。
" 说实话,当时我们也曾犹豫过,这一方案与之前一种方案很相近,仅差了一种药。最后孩子的父母选择‘试一试’,这对他们来说几乎已是最后的机会了。" 刘洪军说,很庆幸的是,经过治疗,副作用和感染均可控,患者达到骨髓完全缓解状态,目前已经出院恢复中。
在出院时,女孩和她的父母都很激动,热泪盈眶。" 女孩感激地对我说:刘爷爷,我真的没想到,我还能有好起来的机会。" 刘洪军说。
【突破】
破解 " 癌症细胞体外持续扩增 " 世界性难题
攻克肿瘤药敏领域技术 " 瓶颈 "
如果说,从几十种,甚至是上百种用药方案中找到最适合患者的,对于医生来说是 " 性命攸关 " 的选择,那么,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是需要攻克肿瘤药敏领域 " 瓶颈 " 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
为病人 " 吃什么药 " 提供科学指导
为了摆脱几十年来我国的肿瘤生物学研究对国外细胞资源依赖的状况,2015 年,回国创新创业的刘青松博士来到科学岛,带领精准医疗科研团队,在合肥成立了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普瑞昇公司位于合肥创新院大楼,这里有一个 " 安徽省精准用药工程实验室 ",每天会收到全国各地送来的检测样本,研究人员在仪器前认真做着每一项检测,每一个样本的检测结果或将直接影响一位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
今年 33 岁的陈程博士全程参与了 HDS 精准用药检测技术的研发,他也是安徽省精准用药工程实验室的主要科研人员。
" 让癌症细胞在体外持续扩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经过 3 年的技术攻关,科研人员取得了突破,攻破了癌症细胞体外扩增的难点,这成为 HDS 技术的核心技术。" 陈程介绍。
" 我们利用临床样本获取患者自己的癌症细胞,让它在体外持续扩增,并且保持患者自体的病理特性。这样的话,当我们在进行体外药物筛选的时候,药物敏感性的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患者体内情况。" 陈程说,这些在体外大量 " 复制 " 出来的癌症细胞,能为相关检测提供足够的样本量,从而为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缺乏指南用药指导的患者 " 吃什么药 ",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
不仅如此,通过自主研发,科研人员掌握了 " 癌症原代细胞体外扩增 " 的核心技术,在该领域迈入国际第一梯队。
" 以前细胞模型都是从国外购买,而这些细胞模型的构建是基于国外人群,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群。" 陈程说,这一技术的突破,也让科研人员能够针对中国人群特性,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生物医药研究。
背后故事:
患者父亲的深深一躬让他们动容
如今,这一 HDS 精准用药检测技术除了在白血病临床应用外,还应用在胃癌、乳腺癌和食管癌等多个癌种,并将开展临床验证性研究。
回顾一路走来的科研历程,陈程很是感慨," 这五六年的科研之路走得很不容易,每一项技术突破的背后,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
而这种努力和付出,对于这个平均年龄只有 30 岁的科研团队来说,早已不仅仅是出于最初的科研兴趣,更成为一种责任和使命。
随着研发的深入,科研人员与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有了接触,患者对有效治疗技术的殷切期盼,甚至有的患者将该技术当成最后的希望,深深地触动着科研人员。
曾有一名患者的父亲打听到他们正在开展这项研究,特意从北京赶到合肥。当这名父亲把样本交给科研人员时,表情凝重,声音哽咽。他说他儿子已经病危,准备放弃治疗了,这次是最后的希望。" 这位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已是热泪盈眶,转身离开前,他庄重地向我们深深鞠了一躬。"
这件事深深的触动着这一支年轻的科研团队,他们感受到了患者的期许和信任。
" 我也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每当在医院看到剃着光头的白血病患儿,我只有一个想法,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陈程说,这一想法存在于科研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每当大家拿到样本后,都是加班加点,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完成工作,大家都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受到从事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
【对话】
未来希望新技术能纳入医保,让更多患者受益
任涛:安徽、合肥的创新环境,缩短新成果从实验室到临床距离
2015 年底,任涛博士带着创新创业的梦想来到合肥,如今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研究员,任中科普瑞昇总经理,深耕肿瘤精准用药技术研究和产业转化工作。
在生物医疗领域,科研人员不仅需要突破技术 " 瓶颈 ",如何让新技术能更快更顺利进入临床同样不是一件易事。安徽、合肥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支持政策,加快了科学岛精准医疗团队这一新技术的成果转化速度,缩短了新成果从 " 实验室 " 到 " 临床 " 的距离。
本报记者与任涛面对面对话,听他讲述开展 " 精准用药技术 " 研发的初衷和背后故事。
记者:形象地说 HDS 技术是一种用药指导,为何会瞄准检测技术的研发,而不是研发新药?
任涛:回国后,我们一直从事创新靶向药物的研发,目前依然在做。但是新药的研发周期很长,是解决长期需求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在做新药的同时,能开发新的技术在现有药物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解决病患的当前需求。
现在市面有 3000 多种临床药物,许多药的新功能没有被发现。比如说,治疗其他疾病的药,有可能会对肿瘤患者有效果。于是我们就想利用高通量药物筛选实验平台,在这一方面做点事情。
尤其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我们希望用 " 老药新用 "、" 同病异治 " 和 " 异病同治 " 的理念,为他们提供更多有效的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记者:让 " 老药 " 发挥 " 新功能 ",这一灵感来自哪里?
任涛:在我们研制新药过程中,不断追踪国际上的新进展,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对 " 老药新用 ","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 " 这样的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
其实,国外医学界对 " 老药新用 " 的理念很认可,而在我国的中医学也同样存在 " 异病同治 "、" 同病异治 " 个性化的治疗理念,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成为我们研发的理念基础。
记者:在临床上 " 药敏检测 " 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你们这项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
任涛:" 药敏检测 " 技术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上世纪 80 年代国内外就有研究人员在做这件事,但没有产生大的突破,主要原因是该技术的关键点 - 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非常困难。我们在总结验证了前人的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三年多的时间突破这项技术,实现了让肿瘤患者的癌细胞在体外快速增殖的目标。
记者:这一技术目前已在临床应用,缓解率是 60% 左右,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这一缓解率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
任涛:目前临床上针对儿童复发难治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仅为 20%-30%,我们的技术可以使之提升到 60%-70%,相比已经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但由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耐药性等因素,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够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我们希望,通过将国际流行的 " 篮式 "" 伞式 " 临床试验引入到我们技术应用过程中,继续升级 HDS 技术,优化体外培养条件,提升药物筛选的广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的缓解率。
记者:2015 年你选择回国创新创业,在合肥从事科研,你的感受如何?
任涛:我 2015 年底来到合肥,在合肥加入并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创新创业环境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安徽省、合肥市各级政府以及合肥创新院对科技团队和创新技术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尤其是我们这是一项新技术,需要在临床应用,在这一方面省市相关部门给了我们大力支持,如组织专家对我们的技术进行认证,将这一新技术纳入安徽省临床新技术目录,又推动了该项技术进入医院,实现了在临床上的使用。目前该检测技术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医院都已落地应用,其他多家医院会陆续应用。
记者:下一步,这一精准治疗检测技术还将有哪些发展?
任涛:我们希望该技术近期能够在不同癌种进行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该项技术在临床上的疗效。同时,我们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将这一技术转化成便捷产品,申报 " 肿瘤药敏检测试剂盒 "。这样的话,医生和护士经过培训就能够在医院就地检测,不需要再送到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让精准用药检测技术的应用更加便捷和普及,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会有不同癌种的检测试剂盒注册成功。
目前,这项技术一次检测的费用在一万元左右,主要是针对复发或难治的癌症患者。随着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初诊患者也已开始使用。
我们有一个长远目标,希望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后,这项技术能够进入医保,让更多的患者受益,由此大幅度的提高中国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希望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验证后,该项技术能够进入医保,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延伸阅读
重庆医院 " 相中 " 合肥技术
启动世界首个肝癌精准用药技术前瞻性临床试验
在与合肥相隔千里之外的重庆,来自合肥科研团队的 "HDS" 技术的应用再获重大进展——日前,世界首个肝癌精准用药技术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记者了解到,早在三年前,作为 "HDS" 技术提供方的中科普瑞昇公司就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史政荣教授临床研究团队合作,开展肝癌回顾性队列式临床研究。
" 这三年间,我们在征得病人同意之下,利用 HDS 检测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在与记者电话连线时,史政荣教授介绍,通过 170 例入组病人的临床数据表明,HDS 技术指导用药组总体平均中位无疾病进展期,比经验治疗组延长了 8 个月。
在取得前期临床研究的成果上,HDS 在肝癌的应用,再向前 " 迈出一步 ":中科普瑞昇公司依托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研究院以及安徽省精准用药工程实验室,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启动 "HDS" 技术在肝癌上的前瞻性随机单盲临床研究,这标志着肿瘤临床精准用药检测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当前肝癌的治疗手段有限,尤其是中晚期肝癌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少,缺乏安全、有效、精准的临床治疗手段,往往是依靠医生的经验进行治疗,化疗有效率不到 20%。" 史政荣解释,通过 HDS 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度,帮助医生选择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作为一家重庆医院为何 " 相中 " 合肥技术?史政荣表示,对于肝癌药物敏感性检测,合肥这一技术走在行业前列。
" 下一步,我们计划纳入 150 例肝癌病例,观察肝癌术后经验治疗组和高通量药敏试验组的优效性和安全性。" 史政荣表示,希望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给肝癌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治疗方向,为提高肝癌患者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期奠定新的技术基础。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 文 高勇 / 图